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从小麦收割、晾晒、存储、加工全过程看节粮减损 今日精选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时间:2023-06-20 06:53:48

□ 本报记者 王思晴

本报通讯员 张继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6月中下旬,气温逐渐攀升,老区人民加紧小麦收割、晾晒,临沂的小麦大多已被收入粮仓,麦收也进入尾声。

近日,记者行走沂蒙大地,从小麦收割、晾晒、存储、加工各环节,看如何通过设备升级、技术提升、附加值提高等方式减少粮食损耗。

收麦:九成熟,十成收

6月15日,在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西安乐村,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刘瑞录的14亩麦子迎来了收割。站在麦田里,看着金黄的麦粒从迎风摇晃的麦穗中,经机械收割、脱粒后从出粒口不断喷涌而出,刘瑞录高悬的心也落了地。

“在农村有这样一句话,‘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这句话是说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是在九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小麦的蜡熟末期。”在麦田里边走边看,跨过一行行收割过后的黄色麦茬,刘瑞录说,“今年麦穗饱满,定是个丰收年。”

“收麦时最担心的就是下雨,要是收不及时,小麦都烂在地里了,会造成减产。但是在联合收割机的帮助下,14亩小麦很快就收完了。”刘瑞录说。

晾晒:一天能烘干2400吨小麦

大型烘干设备的出现真正解了农民的燃眉之急。“晒麦晒麦,有太阳才能晒麦子,麦子晒不干,收回家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发霉。”刘瑞录说,“现在把麦子拉到鲁供农场直接烘干,就不用通过提前割麦的方式来抢收了,还能减少因颗粒不够饱满而带来的减产。”

刘瑞录提到的鲁供农场,位于河东区太平街道。

6月12日,沿着田间的水泥路行走,远远就能看到山东鲁供农场有限公司内耸立的两座十余米的烘干塔。

记者到达时,天空已经飘起了小雨。农场大门两边的马路上已经停满了满载小麦的货车,车厢都用防水的绿色篷布遮盖着,从车牌来看,不少车辆是从外地赶来的。

走进院内,公司负责人朱士文正指挥着农民将院子里还没来得及入塔烘干的小麦遮盖起来。

“下雨也不怕,烘干设备正常作业。”朱士文介绍,自6月份开始收麦以来,鲁供农场的烘干设备每天24个小时不间断作业。

“两个烘干塔同时作业,每个塔可以烘600吨小麦,12个小时就能烘干,一天可以烘2400吨小麦。”朱士文说,还能通过调控烘干塔参数,让小麦含水量稳定在12.5%到13%之间,既能保障小麦符合储存标准,又能保证小麦颗粒的完整性;采用低温烘干技术,小麦的营养成分损失更少,可以减少晾晒这一步骤的损耗。

从朱士文办公室墙上的监控大屏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粮仓的情况。粮仓里,烘好的麦子像一座座金黄的小山。“粮仓只是起到暂时存储的作用,我们的储存技术、条件相对简单,这些麦子很多都会由专业粮仓来进行科学存储,储粮的学问可大着呢!”

存储: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

“粮食储存对气密性、隔热性等都有严格要求。我们正在对储粮仓房进行多参数粮情系统改造,支持建设绿色低温准低温仓储设施,升级修缮老旧仓房。”临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左振科说,“目前,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蒙阴县粮食收储管理中心等7个储备库完成升级改造,完成升级改造仓容95.3%。”

保障了硬件设施,也要提升储粮的“软实力”。临沂市自2016年开始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持续推动智慧粮库建设,提升仓储设施功能。

“通过应用智能、高效、环保、节能的粮食装备,配备多参数粮情测温系统、内环流控温/环流熏蒸二合一系统等控制系统,我们能够实时在线监测储粮温度、湿度、气体浓度,对粮情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异常粮情及时预警预报,并与粮仓粮库内的制冷、除湿、通风等设备进行联动,及时调控储粮生态系统,提升储粮品质,减少储粮损失。”左振科介绍。

设备智能化升级也为储粮带来了可喜的结果。“根据临沂市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数据,临沂市14个承储地方政策性粮食的国有粮库,2022年综合损耗率3.5‰,扣除水分、杂质减量等情况,自然损耗率均低于2‰的国家规定标准。”左振科说。

加工:细分小麦每个部位的营养价值

在山东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里,也有金灿灿的“麦山”。与大型储备粮仓不同,这里的小麦都是按照品种分类存放。

“一共有20多个品种,分别储存在不同的仓库里。”公司总经理邢其彬说,小麦按品种存放,是为了在生产专用化面粉时进行精准配比。“现在消费者买面粉时更青睐专用粉,而一种专用化面粉一般需要十余个品种按照比例进行搭配才能制作出来。”

减少小麦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吃干榨净”每一粒小麦、丰富百姓餐桌是山东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琢磨的事儿。

邢其彬介绍:“以前通过粗加工只能得到面粉与麸皮,现在却能生产出数十种专用化面粉。小麦可食用的部分被精细划分了,减少了粗加工带来价值浪费。”

精加工、细分化不仅满足了消费需求,还提升了小麦的产品附加值。“仅通过制作颗粒粉等专用化产品,我们公司就能提升产品附加值5%—10%,额外增加600万元的收入。”邢其彬说,“因材加工”让小麦每个部位的营养价值都被细分出来,最终实现了加工过程中的低损耗。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